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科普新闻
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标志
2018-01-18 来源:CIFST
 
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

2018年1月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学科领域专家,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等4位院士对“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普洱茶‘致癌’”、“中式咸鱼致癌风波”等10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风险交流不懈积累,让科学基础日益坚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稽查专员李海锋出席活动,并就“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科普宣传工作有关情况”做了专门介绍。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每个参与食品安全事业人士的初心和使命。由于食品安全的社会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食品安全的话题总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为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提出科学建议。此项工作在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序提升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介绍,2017年1-12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监三司的指导下,学会共计完成29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128人次专家参与。就其解读的严谨、专业与权威性而言,科学的基础更加坚实。
 
实力提升监管到位,辟谣工作体现“共治”成效
    孟素荷教授表示,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具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日趋完善、冷静和到位。2017年,在受各方高度关注的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审批中,政府部门专业、有序的办事效率出乎企业的意外,受到高度好评。
    针对难度最大的网络谣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成功地打出了组合拳。据李海锋司长介绍,2017年总局在系统内建立了3960个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微信号、头条号。与科技界合作,全年共发布辟谣信息85条次,及时准确地澄清了谣言,净化了舆论环境。2017年,公安、网信部门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实行治安拘留等处罚50件次,以正压邪,显示了较高的管理水平。
    本次活动期间,还特别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博士对由来已久的“垃圾食品”谣言进行了权威回应。
 
营养健康关注增多,传统食品评价有待深入
    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底线,随着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公众对于食品工业的审视也逐渐从过去单纯的食品安全向营养安全转变。
    在梳理近两年的热点中,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内容逐渐增多。特别是对传统食品的评价,出现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去年的红肉,今年的咸鱼、白酒、凉茶、油条、普洱茶等。在中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传统食品大规模回归为特征的消费升级,需跨越“用科学的数据说明产品”的门坎。食品与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科技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已成必然。
 
权威解读给出启示,以全球视野关注食品安全隐患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研究员、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教授针对2017年国际重要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综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在全球大同的趋势下,国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逐渐与国际接轨,而在全球视野下审视食品安全的隐患,也给中国的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启发。
 
    与会专家表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梳理、构建和不断强化的十年,也是食品安全水平逐渐提升的十年。建立强大的自身,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是舆情向好的基础。孟素荷理事长指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标志。”
    本次活动同时作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2018年开年重点活动之一,邀请了60余家媒体参会,通过现场微信方式与媒体互动,并联合中国经济网进行直播,以食品安全科普信息化的方式,为公众答疑解惑。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足球直播360足球直播360 京ICP备07032523号-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